Sunday, July 13, 2008

吉人天相;俊士、彭錦俊。

***

蘋果【 本 報 訊 】 九 龍 塘 發 生 懷 疑 流 產 綁 票 案;

《、、、手 機 致 電 報 警 ; 而 身 穿 西 裝 的 彭 錦 俊 , 事 後 下 車 徒 步 返 回 家 中 。》

短短數字,已素出彭錦俊;是正人君子、半夜敲門也不驚,安步當車返家,不怕歹徒來襲。 我發電郵給彭錦俊向他問候

(今早 11 時許 彭錦俊來電話,多謝我的事後問安,輕鬆的暢談了十分鐘。他聲喑雄亮,身心俱佳)電郵如下;

錦俊兄;

從新聞中得知兄台吉人天相,大步走過。
我同麥文堅、張雲淡 向 兄寄上問候

順祝;
師父誕開心快樂!

張超

彭錦俊;大智若愚,俊士也,高士也(非一般胸無點墨,一身銅臭之富豪可比
白手興家,是廣東陸豐「彭拜」先烈的同宗。彭氏祖德深厚,彭錦俊日前有驚無險;吉人天相。是袓陰,彭錦俊為人,自小豪俠,丈義,朋輩有求,必出手相助。
(此案必破;因有貴人相助,供出策劃者。我所知,彭錦俊能成功除數學了得,是每遇貴人相助)

彭錦俊的少年;
書不離手,11、2 歲就立有大志;要做數學家,讀初中二手中拿的,都是高級數學書。當年的彭數學了得;初中自學高中數,超出同齡者三數班。 在宿舍小言不語,屈膝彎腰在碌架床下格,埋首指指畫''(今天的成就,他也說有數學之助) 大時大節,舍下無人,他樂得清靜,宿舍變了他的洞天福地,問為何不歸去?對曰;吾孤兒也。我自不信,但寄矣同情。
他是領取助學金,但也能幫助比他困難的同學。

是中國共產黨毀了他上一代的家(土地改革清算地主),也是共產黨,中國國務院周恩來總理在1953年推行「有教無類」的國家政策(周恩來總理覺得中國十多年軍閥混戰,跟著日寇侵華,又來國共內戰,生靈塗炭,要建設新中國,必需大力發展教育事業;要推行」「有教無類」中國方可興盛)做就了
彭錦俊是地主仔也可領取助學金讀中學,今日成功「有教無類」要記上一功;
1951年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改革,清算地主,也清算了彭錦俊父母親的家,彭錦俊的兄長彭錦懷帶著弟妹逃到廣州生活。
1953年,中國國務院開創中國歷史先河;幾千年前《孔子》要做「有教無類」來開創人類文明,幾千年過去了,世界上未有國家能做到。
1953年中國國務院做到了。「有教無類」是中國共產黨立國後,做了一件大大有益中國的好事。影響中國深遠,(三十年前開始發輝「有教無類」的生命力);
1978年鄧小平的開放改革,中國當時的幹部人才及技術人才,都是靠1953年「有教無類」大量吸納發展初中學教育(當年「有教無類」吸納的學生我同一班的同學反革命之子;張雲淡、地主仔;彭錦俊、蛋家仔;盧錫兼、乞丐仔;蘇兆聯、剃頭仔;李原昌、琵琶仔;熊竟深,擔瓜賣菜的我、、、 當年還幾千個,香港勞工子弟學校補送回國升中一的學生很多也是依靠助學金生活。同一班上也還有高幹子女;吳琳瑛 13歲,父親是南方日報編輯,邢雲秋 17歲,父親是解放軍上校,有腰圍短槍士兵送他來宿舍入學。與張雲淡是前後坐位,你說和諧不和諧,還有幾個是北方來的超齡男學生,應該也是軍官的兒子。當年大家同一宿舍,大家哈哈。真是有教無類

沒有周恩來總理的「有教無類」政策,彭錦俊就沒有機會啟蒙,沒有今天。
以下是彭錦俊的小時一段插曲;
他有個好大佬,1953年,的一個夏天;彭錦懷對弟弟說;
「細佬,今日你去十七中學註冊,你要打醒精神,你今後你的命運好與羞,盡在今日,大佬而家同你去籌錢,未必籌到,你一定要想辦法說服學校;要求學校比你先註冊,唔夠錢明天送來。只要學校收你,你今後就有書讀,有飯食,有宿舍住,如果註冊唔到,你就乜都無,今日是最後一日註冊了」。
結果到了天黑,傳達室要關門,彭錦懷都未來,彭錦俊很難過,唔夠錢校務處無權收他,在關門前幾分鐘,幸運倦顧彭錦俊;教務主任;黃福耀 下班經過傳達室時,問校工 李一鋒;
「學校都無人,這少年為何留在這裡」校工說「他帶來的錢未夠交住宿費,教務處不收他,他等大哥籌錢來」教務主任王福耀就即時寫了字條收了他,彭錦俊就此一讀六年到高中畢業(每月還有八、九元助學金)
彭錦俊的另一段插曲;
共產黨真正造就了今天的彭家(李蕙嫻 彭一庭、彭一邦)。
是彭錦俊1958年高中畢業;他帶著特一級的成積升讀大學;但學校不准彭錦俊考大學,
理由就是家庭成份是地主,彭錦俊失意升大學,失去報國,才時時準備去國,1962年逃出大陸。在城門水塘地盤(地龍工程)工作;食住都在地盤內,真正打真軍的(高級知識份子)地盤仔。經常加班駕駛地盤內的泥頭車在地盤內運送泥頭(無牌)搵外快。

正是;萬丈高樓從地起,英雄不怕出身低 。
如果共產黨能讓他升讀「清華園」。於今,中國就多一位 世界級之數學大師!彭錦俊祖上是地主;其後人不得升讀大學,好在彭錦俊走得快,今日如此好世界,走遲幾年,骨頭可以打鼓了!(文化大革命時,地主成份的後人無一好過

我等有此同窗,深感有榮。同意否?廣州市十七中學的同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