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April 28, 2011

勇者無敵、人民總理。

*****

總理溫家寶昨在馬來西亞再度高調談政改,和以往一樣,內地官方媒體如新華社
中央電視台、人民網等,對溫的政改言論隻字不提。

勇者無敵、永不放棄政治體制改革的家寶總理。選在國外發聲是明智效益大
這次講話,給現今的中國人民打下了一支希望針;在國內發聲會受中宣部封殺
改革有望,有良知的中國人會繼續爭取不會放棄。下一屆領導層也要投鼠忌器

總理溫家寶昨日在馬來西亞重申要推進政制改革、
司法改革,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昨日的評論也呼籲;以包容心對待「異質思維」
去年以來,溫家寶頻頻在外訪、受外國傳媒訪問、中國需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
他今次在、大馬再重提政改,很明顯是與吳邦國、提出的「五不搞」是對著幹

一是強調,透過改革,「令每一個人、每一個組織,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」
二是強調,「要提倡人的獨立思考和有創造精神」,一旦人人都有獨立思維;
這個國家、是任何力量都打不敗的。明明白白指出,
全國人大、吳邦國宣示中國「五不搞」是倒退專制。
「不搞多黨輪流執政,
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,
不搞『三權鼎立』和兩院制,
不搞聯邦制,不搞私有化」。

一黨專政;就是所謂統一思想,抹殺打壓獨立思維。利用為穩作幌子打壓異見
人民日報,昨日的評論,巧合地呼應溫家寶的講話,指不同聲音及反對的意見
就是提高,執政水平的重要資源。人民日報能表態;家寶總理勇者無敵的勝

人民總理,實至名歸;雁過留聲!人去留名
《《登出網誌日期:2011-04-29 》》



截載東方日報四月三十日;天安門風雲突起 中南海政出多門
今次《人民日報》評論部文章相當大膽,直斥「扣帽子、抓辮子的辯論方式,不同即敵對的思維模式,本質上都是狹隘虛弱的表現」,強調「今天的中國社會,正處在一個思想和文化多元、多樣、多變的時代」,「批評或許有對有錯,甚至不乏各種偏激聲音,但只要出於善意,沒有違反法律法規,沒有損害公序良俗,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,而不能主觀地歸之為對着幹」。

聯繫近期政治形勢,不難明白這篇文章意有所指。當局日前拘捕艾未未,以及打壓趙連海,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彈,《人民日報》似乎在為這兩人鳴冤抱不平,這到底代表誰說話呢?而且這篇文章鼓勵思想多元,這顯然與部分中央領導人最近的講話精神相悖,是誰這麼大膽地在幕後支持這篇文章呢?

《 深藏玄機 》
有意思的是,這篇文章引用了毛澤東、鄧小平的語錄,以及溫家寶的「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」的講話,卻沒有引用第三代核心江澤民和現任總書記胡錦濤的講話,這當中的玄機值得深思,這篇文章到底是挺誰?又是反誰呢?
、、、



*

Friday, April 22, 2011

< 23 > 人間四月天;這明眉的月份,是孫女快樂地溶入孩子群的生活****2011--04--22*********

***

人間四月天;(2011)
孫女幸祺終於喜歡返學了,一天比一天進步,看著她背上書包走入群體說聲拜拜
昨天還是難捨難離中分手,淚乘於睫的樣子,今早似是沒有牽掛有說有講入大堂
說祺祺十二點第一個放學;她進行自我催眠。途中我對她說12點祺祺第一個放學
在路上她不停重覆地說著。很有愛心的印傭,每天中午會提早十多分鐘排第一位
在門口等老師來收認證卡,放學時她好開心;老師每次帶兩人出來她總是第一個
當然國際幼稚園是有一套,每月收三仟三佰。起初真擔心幸祺每日都有慣性抗拒
每朝早孫女乖乖地穿了衣,正襟危坐讓印傭;梳理長長的秀髮戴上花樣多多髮夾
麻麻說有些是印傭自己買,幸祺真如她名字;有一個年青又滿有愛心的印傭服侍
願上帝的恩賜福幸祺一家。

回憶先前的日子很擔心;由於她每天都驚恐,她從來未有對著過如此多的陌生人
孫女返學幾天就病倒了,她母親早就預計到,碰上流感期間,要接觸眾多小朋友
病後休息兩星期再返學,幸祺要再從頭適應,孫女肖瘦了好幾磅,但孩子嬌肖了
樣子更是可人惹人憐愛,但總不能遷就她呀!開學是有關孩子人生重大的事之一

第一天早上已哭喊不去,第二日更竭廝底里,哭喊嘔吐強行換衣不能讓她有得拯
與印傭合三人之力方可,沿途哭叫著要回家,老師接過哭喊的孫女逗她後沒哭了

四月六號婆婆來帶返學,一連四天沒有返學,她竭廝底里抗拒穿校服令婆婆怕怕
我到後知到她用的板斧,強行穿校服她知到、要接受現實了,喃喃自語我吾返學
我吾返學說了數十次多。結果到校時又大喊。有一回嘔吐得很利害要洗頭換校服
天氣冷孩子又不停地哭、麻麻又沒有來印傭、很耐心的清理髒亂洗頭吹頭髮
幸祺看在眼裡也乖下來,雖然遲到了也慶幸、孫女沒有因此而未有上學辛苦了她
回家之後幸祺呆如木雞,不理不睬不肯開口;放學後總不言語只有祈禱求主耶穌
可能幸祺記著上學之懼。記得她爸爸是一樣,嘔吐得利害令她太辛苦幸祺學精了
早上不肯喝奶也不肯吃,逗她喝些少水蛋糕,自此之後不哭喊了只是與印傭有點
難捨難離拜拜時有淚光,但放學時是有笑容;因為她放學時總是老師第一個帶出
幸祺父母終於能放下了、壓在心頭上的大石,先前她爸媽每天都要來電話問情


孫女的病到現在未全好。祈求上主賜她平安,早日完全康服,天天長進。阿們

Friday, April 15, 2011

記(雲淡)2011•4••1 日(四月一日;憶友情之傷逝、、、)

*****
歲次庚辰(2000年)

大澳之濱,松山登高,吾賦詩作序,雲淡返盧夜揮書晝,贈友留傳,以記樂事。

登松山序;

忽然秋月,歲次庚辰,友自遠方來,雲淡倒履迎於街中。訂席留魚、減淡海鮮,
相得益彰。有餚無酒、高士喜清茶,舉杯論平生談舊事,去日苦多,今日孑然,
餚盡狼藉,店主送客。

三人遊於漁溪之濱。雲淡述奇蹟。沿溪慢行,流水白石,花黃草翠,登松山以遠眺,
天公作美;麗日行雲,驟觀西方,三數山嶼,浮于碧海之中,雲隙之間,白光直射滄海,
銀光閃耀之處,伶汀洋也,宋時景漢時雲。

涼風過臉,方知明日又重陽。日暮歸途,留此七絕以寄樂事;

『松山登遠看伶汀,冠岳樹頭嘆丁伶。天涯何處尋芳草,各自風流半百年。』

***『樹頭』是我半世前為雲淡起之「花名」;當年雲淡行動慢三拍,愛穿唐裝短打。好靜不言,
全神習書晝,每有佳作,自得其樂。本名張樹輝,吾起他花名「樹頭」;意是「薯頭」;
吾少不更事,喜弄他人。數年後另得花名張半仙。五十八年、如白馬過隙。

***原作「去日苦多」陳兄改作去日「唏墟」。陳兄可能將苦多為苦的日子多,樂的日子少;
與事不呼*

曹孟德句;「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 」

大意:
面對美酒放聲高歌,人生能夠遇到幾回?
早晨露珠轉眼就散,逝去的時光太多了。
「去日苦多」感歎時光流逝。

以下為同窗陳冠岳撰書「登松山序」,寄自舊金山
圖片無法上載,請轉登入「雅虎張超網頁」

下圖是雲淡最後作品「松山話舊圖」尚未落款,人已駕鶴西去,
哀哉一代畫人寂寂歸去,俱往矣!憶前事,摯友只能暗然神傷。



畫家張雲淡之最後遺作;(此畫未完成 尚欠落款題字 詩詞)

中國水墨畫高境界 是印像派 **-寫意之作
畫家用 積墨 焦墨 飛白 破墨 淡墨、用書法狂草 篆書 交織*溶入*書寫入畫。
令到畫之意境深遠無限;江山縱橫奔放,看之舒心悅目,
畫中溶入工筆(篆書)、意筆(狂草)美妙而調和,近觀遠看兩相宜。
意境深遠粗獷豪邁;「極目楚天舒 一覽眾山小、、、」

畫家積數十年嶺南派 士夫畫之功力,創出此新寫畫佳作,未及發揚光大,已中道傷逝,
未能為中國水墨書畫開創新一派留下一點墨跡。
甚是可惜,是天妒英才;新增一例 之 嘆矣!

下圖;是雲淡贈我之「松山話舊」中題詩七絕。詩云;

少小同窗意縱橫,為避秦禍各西東。花甲偕登松山上,伶汀洋裡不零丁。



歲次庚辰,九月初八張雲淡、我本人同陳冠岳三人登大澳松山話舊;歸來後雲淡留下上面之佳作並賦詩七絕;

庚辰年,即興之原作「松山話舊圖」即時贈與陳冠岳帶返三市。

上圖作品是翌年後雲淡印像之作「松山話舊」贈送與我。

彭錦俊 張雲淡 先後傷逝(只差—日共往仙游) 二人小時已是了了,初中一時已是鶴立出眾。
(自組少年五小虎;文章 數學 與繪畫。聚首之時風馬牛,個人研習各自各精彩。現已五虎去其三)
他倆在青少年時命運都是一樣;時運不濟、命途多喘。成年後嗜好數學 書畫依然,兩人生活質素則有若雲泥之別。
少時彭為地主家世,張為反革命後,都是共產黨鎮壓仇視對像。
艱辛苦難的童年還能各習自己所好,意志堅毅。兩同窗終其一生的精力,貢獻在自己喜愛的事業上
(二人同 在艱辛 、與安穩之時,一樣不離不棄鑽研自己所長)
偷渡南來後,兩人一樣身無分文。從小工做起。兩位的生活雖素質回報不同,但一樣精彩燦爛活出彩虹;
並非小時了了、大未必佳之人。前者留下凌宵閣、紅磡繞道、機場航天廣場、、、眾多的香港地標。
名流後世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雲淡 彭錦俊 兩位 名士摯友在一酒會上合照 ********************

後者繼續時運不濟、命途多舛;雲淡「為有」君子安貧,達人知命,關山難越之時,、、,得到
萍水相逢,儘是 大澳水鄉之客;在一班大澳知識青年好友的關愛中繼續鑽研書畫,
完成了《石魯論》《章草釣沉》等書畫論著;由大澳原居民之知識青年為其編印發行;指導後學,
點出偽畫論者,誤導後學之害。雲淡在大澳留下好名聲;南華早報大篇幅圖文推介,十多年來,
外國旅遊雜誌;經常圖文介紹,嶺南大學層邀請為客籍教授。
正值雲淡籌辦;《大 澳 水 鄉 生 態 國 畫 書 法 研 究 院》得到支持,接成事之時。惡運追來
收到了律師信,業主要收樓;大澳市鎮得到特府撥款支持大發展,無良業主便收樓另作圖謀,
雲淡被棄山野、荒廢空屋。大澳居民交好運,雲淡則惡運追迫。天何太忍;一生都是命,半點不由人
因我也交惡運,身心全碎,雲淡樂天不怕艱,真是一條好漢子。

雲淡就如蘋果日報報導所寫「有名無利」畫技有大師級,名還是淡淡的名。彭張二人的傳名,
雖然是天與地。但各自生輝。俗語有云「三日風,四日雨,那有文章鍋裡煮」
張雲淡窮一生精力習書究畫,也清閒淡薄一輩子。

五百年內,江山代有人才出;由無到嚇嚇有名的「俊和」承建商,彭錦俊;是前無古人,
後無來者的承建商人。
承建商法國「寶嘉」。完成大澳石壁水塘之時,彭錦俊還受著共產黨人的打壓,潦倒在廣州。
石壁水塘開始運作時,彭錦俊在沙田水庫「地龍」地盤為小工,駕駛地盤無牌泥頭車。
日間奔馳在山野之間、夜宿地盤山頭;長時間吸入石塵,逝世是當年的職業吸入石塵。

今日「俊和」名聲,在香港能同法國「寶嘉」齊名。為香港創造傳奇的承建商
「俊和」的興起在香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。

彭錦俊開檔做判頭時取名為「燦明建築公司」我對他說;此名不宜,名號大大不吉;生意都未有就燦明,即開到盡了如何下去。
1967年夏,彭氏二十八歲,失業多時,一貧似洗。屋漏憑夜雨;收到律師信,業主要收樓,因欠租近六個月。是大角咀中英樓三樓。欲知往事;請查看吾人先前之網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