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May 02, 2010

大澳漁村的青年、純樸好學與溫情;張雲淡追思畫展的背後之一。


***
施永青在明報寫專欄時說;「想不到偏遠的大澳竟然是臥虎藏龍之地」。是他看到張雲淡寫的『石魯論』及「章草釣沉」的論述(是二十多年前的事)石魯論一書,寫成於1987年,由大澳青年人組成的「協青社」編輯督印。

遠離市區的大澳孤村,民風已是好客友善,青年純樸好學有溫情。
他們為建做今日的香港,付出了努力,是中流底柱的一份。
三十多年前,張雲淡為避開繁雜的市區,學古人避世修身,初時選在坪洲居住了數年,
後轉到長洲又,又住了幾年,再來到大澳寄居,因大澳民風好客純樸友善,當地的年青人
又好學有溫情兼友善;由於大澳的一班青年人好學,求知慾強,又能不恥下問;
雲淡更是滿腹經論,同當地的青年人能共融投合。全心讀書習畫,一住便是二十多年了。
往事俱往矣!今日這批年青人,都各有成就,多是政府公務人員,如吳子深、廖建生等,
有學者如廖迪生博士,張兆和博士等,在科技大學為教授作育英才及從事研究工作。
張雲淡常常跨耀這班好學的年青人的成長,說他們敬老助人,特別是吳子深,時時相助他,
不會厭貪重富。、、、、


陽光暖艷,麗日風和。正好是郊野遊逸之時。只因連日失眠,頭重輕,不想出行,肯好小兒 衡山鼓勵及倍伴我,才得一睹雲淡追思畫展。晚上還要趕赴彭錦俊的喪禮。

大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漁村。千年前,宋朝時,鹽業生產已甚具規模。曾經是香港海魚供應地。
西班牙人第一次到達中國,便是在大澳的番鬼塘村登陸,取水修船。
香港開埠後古樸的漁村面貌,今仍在大澳保留下來。早期的聚居者,來自深圳、東莞、寶安及惠州等地
南中國蛋族居民,生活的習俗與居住棚屋生活特色仍能在此找到。美麗動人;
現今已成為生態旅遊、行山人士喜歡遊覽的地方。

No comments:

網誌回顧